滴滴获招行战略投资+专车市场变量增大

评论:

周五和周六分别做了两次拼车的车主,分别赚取23元(回家)和34元(去丈母家)。周六深夜虹桥机场北门回辛庄出租(80元),自己也享受了第一次拼车。14元,奖励10元。实际支付4元。

司机全程抱怨:原来每天可以收入1200元(18000元每月,每月司机纯收入6000元),现在只有1000元每天。营业额下降20%。司机收入下降3000元。(每月实际收入3000元)。

他的搭班本月已经放弃了20年的出租生涯。他到年中也将放弃七年的生涯。锦江出租的车都停在那里了。不长的时间内,出租公司全都将倒闭。

司机也坦言,刚开始,出租司机也确实尝到了甜头。每天靠补贴可以赚400元。但是死对头的滴滴和快递可以合并的。(马云和马化腾)。

在内需极度虚弱,产能严重富裕的状况下,滴滴和UBER之举是对国家主体经济的严重冲击。

 

 

 

 

北京现有出租汽车企业252家,营运车辆6.66万辆,这一数字,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基本没有变化,但北京市常住人口已从1000万增长到约2000万。

由于出租车虽然有竟争,但实际上属于典型的垄断企业。

城市人口增加很快,甚至翻倍式增长,但出租车数量一直在原地踏步,根本不增长。

每辆车每天少营收200元。上海五万辆,就是上海全市每天少收入一千万。

北京六万辆,每天财政少收入一千二百万。全国每天少收入一个亿吧。我指几个一线大城市。应该远远不止。一年全国少收入365亿?就算400亿吧。这里没有计算中小(三四线)城市的数量规模。也没计算已经开始停运离职的情况和数据。只是20%的下降额度(大型城市)。再过一段时间,总量减少50%,也i1000亿是比较理想的估计。出租车公司全部倒闭也是最终的结局。

 

我不清楚下面文件中滴滴2015年哟iu14亿订单,是指订单次数,还是总金额。就算他订单次数吧,就假设每单30元吧。全年420亿。那么算UBER也搞了300亿吧。其他打车软件。估计全部加起来,营收1000亿(全年打车软件)。

 

也就是到2016年年底,出租车行业会损失至少2000亿的营业额,但是打车软件在20141000亿元流量的基础上会增加到2000亿吗?最后完蛋的,是整个5000亿的出租车行业。而顶多早就一个3000亿以内的打车软件版图。而且政府完全失去控制和管理。没有任何税收。

假如那个14亿仅仅是订单总金额。那么绝对是狗屁了。是以1/30的力量弄掉了你。

 

假如说分享车辆是低碳环保,那个也是狗屁。不多论证了。

 

这正如鸦片,对普通人具有极度的吸引力,但是却是摧毁国家和经济的。正如百年前,东印度公司,低价倾销鸦片,把你弄成东亚病夫。吸完你全部的骨髓。

 

宏观和微观究竟如何解决这个毒瘤?

有的。

 

国家层面:

拼车的每笔单子收税。上涨6%这个会拉动专车和拼车,因为很多乘客其实需要发票。

也可以再涨4%,最为事故基金。这样也会拉动需求。

这样做还是不够的,据说拼车太便宜。提升的需求,会造成道路紧张和拥挤,本来应该消耗时间多次公交或者地铁换乘的,都来乘坐拼车或者专车。

专车的价格不动,,但是往下挖出10% 给税收和事故补助。

 

针对这个事故补助,不会弄,没事的。找我们,有办法玩的。

 

个人层面

整个故事,就是分享。分享司机的车辆和路线。但是,从来没有应有的义务和远期的股份。

据说美国有个女律师,专门针对这种所谓的创新公司帮受利用的个人争取利益。比如针对UBER,她提出:司机就是员工。必须提供各种公司责任和权益。估计会让UBER增加30%的成本。

再则,UBER也没同司机和乘客分享股份。假如有个打车软件可以统计消费额的积分,兑现今后上市的股份或者分红哪?分享股份(利益)才是真正的分享。只是分享工具(人和车)不是彻底的革命和颠覆。所以,假如有人高真正的分享哪?呵呵。

如此就会争相竞争谁给消费者和劳动者更大的利益。严重弱化资本的重要性。

这个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量化实现?

一直说国家属于全体人民(劳动者和消费者),是否可以针对每个行业建立一个可跟踪的计算模型?所以,革命从来不需要钱,只需要脑子。

这个绝不会是笑话,早晚走到这一步。看谁先走了,呵呵。

 

所以,目前的互联网,或者雄赳赳的电商只是个过渡产物。

 

所谓的分享有几个阶段:

1.         产品层面(生产工具或者消费需求)

2.         责任(对劳动者和消费者的保障)和权益(远期的权益)

3.         知识和思想

至于如何分享知识,你先去搞明白www.pnseek.com究竟是想干嘛。

至于如何分享思想,去翻下伟哥的历史文件。已经接近5000人。接下来就要付出代价了。因为免费的思想都是没价值的,而且基本是有害的,呵呵。

 

真的要鉴证或者执行这个变革,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世界和个人的改变就在于你这轻轻的一点。

 

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高度的统一和和谐才是长久之计。也是君子求财之道。

目前的问题,已经不是某个个人的经济问题,也根本不是某个公司,或者利益团体的利益,是整个国家,社会,全球的问题。这个经济鸦片不变革,或者说对它采取革命性的颠覆,全球经济会陷入无尽的动荡和奔溃。

 

你眼睛能看到的BAT或者打车软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只是个狗屁,顶多是个精神(或者经济)鸦片。

 

 

滴滴获招行战略投资专车市场变量增大

志明说2016-01-27 21:08:53创业阅读(7298)评论(4)

  搜狐科技 文/崔鹏

  1月26日下午,在金融街的洲际酒店,因为健康原因很久未露面的柳青终于有一次站到了台前,面对着台下的媒体记者们有些生涩的说“许久不见,甚是想念”。而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她还带来了滴滴新一轮融资的消息,以及一个强劲的合作伙伴——招商银行。

  滴滴又找到钱和靠山了。

  首先,这对Uber中国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根据双方公开的信息,本次战略合作包含了资本层面,虽然柳青表示并不方便透露具体数字,但招商银行副行长赵驹隐晦的向记者表示“投资数额绝对达到了战略投资的量级”。

  此前外媒曝光Uber去年的融资路演文件显示,Uber的营收和亏损速度都超过外界预期。仅2015年上半年就亏损9.87亿美元。卡拉尼克在前几天还向中国媒体坦承,Uber在中国已经烧了超过15亿美元,但至今没有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实现盈利。他说“因为中国的竞争非常激烈”,目前Uber中国的运转要依靠不断地融资和从全球其他市场的利润中拿钱。

  卡拉尼克还表示未来Uber的成本下降之后,将会考虑扩展到其他领域。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款发迹于全球而后进入中国的APP,是否会单独为中国市场增加其他业务呢?要知道滴滴横向扩展出行业务是为了讲故事拿融资,但很难想象Uber中国也做同样的事情——第一个做的是领先者,跟随者永远拿不到最大的蛋糕。

  所以,还在持续烧钱的专车战场,滴滴又将迎来招行新的资金注入,柳青说“滴滴2016年的关键词是开放”,滴滴欢迎所有用户导向一致,有战略资源又有实战经验的伙伴,用大白话说就是“有资源有能力的公司我们都欢迎”,Uber你压力大么?

  其次,滴滴出行的中资股东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从阿里的上市之路就能看出,中资背景的进入对于创业公司成长的“保驾护航”至关重要。如今,由中投、平安、中信和北汽等组成滴滴“国家队”投资阵营中又加入了招商银行。对于网络约租车平台来说,国家的政策导向至关重要。现有的国有背景投资机构能够为滴滴面对政策的抗压能力提供更多帮助。

  柳青在谈到即将出台的专车新政时也表态称,“未来的政策给平台多少自由度,是市场主导的机制还是政策严格监管的机制”对于滴滴来说很重要。所以招行能给予滴滴的最大帮助肯定是真金白银和政策背书了。

  再次,跟滴滴在很多业务线上竞争的创业公司们又迎来了噩耗。随着滴滴体量越来越大,小型创业公司们的日子越来越难做,市场上能融到的钱都被滴滴和Uber中国公司吸走了。比如说最近被曝出管理团队动荡的e代驾,此前的裁员和业务收缩也是资金紧张的表现。

  本次临近春节,滴滴又在疯狂推广它的跨城顺风车业务,让用户能够拼一辆车回老家过年。联想起曾经起步于跨城顺风车业务而最终放弃改做同城顺风车业务的某些创业公司,真是令人唏嘘,原来某个业务能不能做成,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能少,而不一定是业务本身存在问题。

  还要简单说下招行移动支付的愿望。

  滴滴跟招商银行的合作体现在资本、金融和O2O三个层面:在资本领域有战略投资,在金融领域有绑卡支付(乘客绑信用卡支付)+分期购车+联名卡(滴滴版本的招行借记卡和信用卡),线下网点本地服务。

  从双方公布的合作方案来看,滴滴能为招行提供移动支付的线下场景(这是以前微信和支付宝做过的事情),但招行能为滴滴做的事情比较少(在掌上生活中内置滴滴入口的事情价值并不大,你很难想象用户会因为想用滴滴而登陆招行的APP,微信入口更高频,单独的滴滴APP更方便)。

  目前滴滴上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已经养成,如果招行没有特别的营销手段,从微信和支付宝那里抢下用户可能会很难。